系會簡介及歷史
系會簡介及歷史
自《香港中文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一九九六年度
開放日 特刊》
及
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計算機科學系會會刊》
(由第二十屆系會工作人員製作)
中文正式名稱
初期
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,電子計算學學系系會
現在
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,計算機科學系會
英文正式名稱
"The Computer Science Society, The Student Union of The Chinese
University of Hong Kong"
簡介
「計算機科學系會」(系會),簡而言之,就是一個由系內的學生組成的一個學生組織。其宗旨在於為主修計算機科學的同學提供多元化的活動、各種各樣之福利品和設施,以及作為學生與學系之間的溝通橋樑。
在學生活動方面,系會提供一連串的文娛康樂活動,當中有動亦有靜,如電算盃、暑期電腦課程及迎新營等等。為各同學提供的系紙,磁碟等等,實在是同學在匆忙交功課的必須品。
系會最重要的使命之一,就是作為學生與系方間的橋樑。在這方面,系會會協助其下的三個組織,分別是「師生諮議委員會」(SSCC),「課程檢討委員會」(Curriculum)及「電腦用家小組」(CUG),去為同學向系方反映各方面的意見。「課程檢討委員會」,顧名思義,是為了改善本系的課程而設立的。實際工作包括收集同學對本系課程安排的意見。「電腦用家小組」是系方成立的一個小組,旨在聽取同學在使用本系電腦設施時之意見,並訂立一些守則,使同學能更有效率地使用本系的電腦設施。「師生諮議委員會」的作用是作為一個供本系講師、職員和學生代表交換意見的一個會議。凡有關本系之任何問題,同學皆有權在會上發言,籍此促進師生間的溝通,以營造一個更和諧的學習氣氛。
歷史
計算機科學系會成立於一九七八年,初期定名為「電子計算學學系系會」,直至一九九五年,隨著學系改名為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」我們亦改名為「計算機科學系會」。
本會成立之初,本系仍然未有主修的同學,因此成員都是副修電子計算學的同學。七八年本系招收主修生,系會組織才包括了主修及副修的同學。及至八零年,系會正式移交給主修的同學,會員資格亦只限於主修同學。
當時主修電子計算學的同學其實只有兩個年級共二十多人,系會幹事人數八人。於八一年起,開始有新亞書院的同學加入電子計算系,當時新亞書院的同學曾有意組織新亞系會,後來因在(新亞)全民投票中投贊成票的人數不足總人數的二份之一,所以電子計算系仍維持了只有一個系會。但到了八二年,主修同學已增至一百五十人,系會工作變得非常繁重,未能妥善顧及書院的活動,因此,在八三年的會員大會中,通過了自八四年起幹事會人數增至十二人,增設了新亞書院內務副會長及聯合書院內務副會長負責書院的活動。及後隨著崇基學院及逸夫書院的同學加入,幹事會亦加入了崇基學院內務副會長及逸夫書院內務副會長。
現在的幹事會架構與當初的已經相當不同,現在的系會幹事會可由最少十一人、最多十六人組成,職位方面分別有會長及副會長各一人,各書院副會長共四人,文書、財務、出版、福利各一人,宣傳一或二人、學術零至一人、體育零至一人及執行幹事零至二人,以適應不斷變化中的需求。
(2014年註)書院內務副會長由1997年起將內務工作移交外務副會長,以專注日益繁重的書院事務並正名為書院副會長及副會長。 根據2013新會章修訂,為配合新書院的出現,而書院副會長則改由五至九人組成,因此幹事會需要由最少十二人、最多十八人組成。
(2018年註)根據2016新會章修訂,為使幹事會組織更富彈性,幹事會可由最少七人、最多十八人組成。